美团外卖饿了么外卖哪个好(达达快送骑手app下载)

薅羊毛线 () 2023-10-29 21:41:36

美团外卖与饿了么之间的商业竞争应该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史上竞争时间最长(从2013年到2019年)、耗资最多(前后消耗500-600亿美元)、参与人数最多(5亿用户、上千万餐饮从业者)的一场商业战争;

做为一名饿了么的前员工,从失败的竞争者角度来谈谈美团外卖是如何击败饿了么的。

饿了么成立于2008年,是在上海交大的校园内校园创业项目,真正的爆发式发展是在2013年,移动互联网开始崛起后开始受到红山资本中国、金沙江创投和经纬中国等资本青睐。美团外卖则开始于2013年。可以说这两家真正的起步是从2013年开始。刚开始饿了么与美团外卖的竞争并不激烈,他们面对的主要的竞争是各类小众的外卖平台比如外卖超人、123外卖网等,以及后来的百度外卖、淘点点(后来改名为口碑外卖)等,到2015年的时候基本上已经把这些小众外卖平台打败了,两家合计占据了90%以上的份额,正式进入了两强竞争阶段;

当美团外卖与饿了么开始正面交锋后,美团的创业团队其对行业的预判、对用户需求的深度思考以及对中国社会运作方式的了解,支持其对饿了么开始了降维打击。具体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点:

1、依托美团和大众点评积累的行业人脉优势,迅速的引导大批优质餐饮商户上线外卖,而饿了么并没有此优势,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能依靠一堆外卖品牌或者夫妻店来支撑供给端。美团外卖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补贴活动,将大批的餐饮品牌顾客吸引至美团外卖app订外卖,而饿了么只能是依靠地推发传单来获客,二者在2015年后用户数量的差距迅速扩大;其实饿了么在2015年10月份之前与美团外卖在这方面是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因为在2015年10月份之前美团和大众点评还是相互竞争的对手,大众点评是饿了么的重要投资方,大众点评处于遏制美团的考虑,将各种入口和人脉都开放给了饿了么,但是随着大众点评被美团吞并,饿了么失去了与美团外卖一同起跑的资格。

在2015年很长的一段时间美团是极其危险的。因为四处开展资金流差点断裂。加上美团不接受当时的战略投资方阿里的各种苛刻条件,被阿里巴巴各种唱衰。甚至还明里暗里的组织起了反美团联盟(主要包括饿了么、大众点评、携程等)。但是美团创业团队说服了腾讯支持美团吞并大众点评,据说当时美团创业团队向腾讯描绘了如何一统本地生活市场后美好前景、以及腾讯支持美团后美团将如何回报腾讯,而腾讯也就两家合并的问题询问过大众点评的老板,而他的回答则是你继续给我钱,我要继续打美团等。面对美团与大众点评的不同格局的回答,腾讯肯定是支持能给自己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美团,所以在2015年10月份在腾讯的支持下,美团合并了大众点评。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来,美团的创业团队,对整个行业的预判要远高于其他公司创始人。人家已经在思考未来四五年是怎样的、可以从哪些地方获取收益的时候,饿了么当时也许还在思考我在哪里少补贴两块钱、在哪里多补贴两块钱,差距从这里就开始显现出来了。

2、其实饿了么也并不是没有翻身的机会,在2015年底接受了阿里巴巴的投资后,饿了么可谓弹药充足,完全依靠烧钱拉回来一部分份额,但是又被美团外卖通过履约端的优势给打趴下了。美团外卖深刻的知道外卖用户的核心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已经由如何便宜的吃一顿饭变成了又好又快的吃上一顿饭,从而在这一核心需求变化上开始深刻布局;

当2016年9月份饿了么发起了冬季战役,企图依靠巨额补贴抢回用户,并且将美团外卖拉到烧钱大战的混战中时,美团外卖并没有跟进饿了么的冬季战役,反而是默默的优化自己的配送。在美团专送上,开始严格的控制骑手的配送效率,并且对于配送服务商洗牌、将不符合标准的配送服务商清除供应商行列。并且整合众包运力推出了美团快送,与美团专送做出了区别,专送主要配送单价高、品质高、对配送效率要求高的品牌商户订单,快送针对单价低的小商户订单。以上两项措施,极大的满足了各种消费层次的用户对于又好又快吃上一顿饭的需求。

而反观饿了么并没有了解到用户的核心需求发生了变化,还是认为顾客的核心需求是如何便宜的吃一顿饭。2016年饿了么整个冬季战役烧光了将近10亿美元,订单确实暴增不少,但因为运力跟不上,用户体验极差。闹出了不少笑话,比如说用户调侃饿了么,订餐五分钟、送餐两小时,建议饿了么改名为饿死了么等。

2017年的春节前饿了么终于将自己的市场份额提升到了45%以上,但是春节过后饿了么供应商的骑手大面积返乡,过了正月十五才上班,面对大量的订单饿了么根本送不出去,用户在饿了么电了餐吃不上饭,只能转投美团外卖。饿了么用了一个冬天、十几亿美金打下来的市场份额,美团外卖只用了春节后的一周时间就通过配送拉了回去。

3、以上这些主要还是发生在一二线城市,那么在不被人们关注的三四五线城市,饿了么与美团外卖又是如何竞争的呢?双方不约而同的将战争的主导权交给了代理商,不同的是美团外卖选择代理商的标准要严格高于饿了么。

2015年、2016年的时候,想成为饿了么的代理商很简单,只要你在饿了么有认识的朋友,双方私下勾兑一下,就能把你想代理城市交给你(不管你有没有这个实力)。而美团外卖则不同,想成为美团外卖的代理商,美团除了要对代理商验资以外,还要求代理商必须在当地要有人脉资源,美团外卖通过这种方式将自己与当地的势力结合起来,双方可以共享业务发展带来的利益。所以美团外卖在各个代理城市的发展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阻力,反而因为与当地的利益群体绑定,为其业务拓展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反观饿了么,依靠一些公司内部蛀虫的亲朋好友发展代理城市,自然就没什么起色。美团的创业团队深刻的观察到了中国社会的运作方式,知道在三四五线城市拓展业务需要哪些资源,并根据这一情况有魄力的布局。

而饿了么真正的意识到三四五线城市需要哪些资源的时候,是在阿里巴巴彻底接手饿了么的2018年,时间上与美团已经差了2年,经过两年的发展美团外卖在当地已经根深蒂固,饿了么想打也打不动了。

2018年的春节前,我看到了一张饿了么内部统计的市场份额数据,除了上海和福建市场市场份额在50%以上外卖,其余一二线城市市场份额只有30%以下,而在三四线城市只有不到10%的份额;

2018年的4月份阿里巴巴彻底收购了饿了么,随之而来的是阿里巴巴对饿了么的大整改,以及新CEO提出的5050战略(即通过烧钱,一年内把饿了么的市场份额拉回到50%以上),随着阿里巴巴在各方面业务吃紧,在2019年阿里巴巴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饿了么的烧钱计划,饿了么开始转向追求盈利。并且2019年美团外卖开始实现盈利,双方都失去了烧钱抢市场的动力,自此以后饿了么市场份额再也没有突破30%。这场持续6年、耗资几百亿美元的商业大战彻底落下了帷幕。

关注我,下篇文章为大家详细分析为什么阿里巴巴主导的饿了么依然会被美团外卖按着打。